— 勒夫新闻 —
NEWS
新闻详情
最强台风“天鸽”来袭,4省区遭狂风暴雨,农户要做好这些应急措施!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8-26 11:46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今年来最强台风天鸽登陆广东珠海
广西、广东、海南、福建4省区将遭狂风暴雨
受其台风影响
广东多地已停工停课停业
数百航班取消
列车停运、晚点
地铁部分线路停运
并且此次最强台风也对农作物造成极大影响
农民在灾后要及时做好补救措施
……
台风暴雨又至,橘树要做好防范!
“天鸽”袭来,今日至25日,广西将有一次强风暴雨天气过程。台风所到之处,如玉林、梧州、贵港、来宾、南宁和沿海三市等,都将会出现暴雨和局部地方大暴雨。由于风雨最强影响时段在夜间,防御难度大,可能会带来严重的风雨影响。
“天鸽”不仅是今年首个进入广西的台风,还让广西有史以来首次同时发布了防御台风和洪涝灾害应急响应。23日11时,广西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自治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也启动了自治区救灾预警响应,要求提前做好救灾人员、物资、装备的准备工作,提前开放应急避难场所。
据预测,台风将横扫广西大部,影响范围广,持续约18个小时;主要影响时段在夜间,防御难度大,极易发生内涝、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可能给受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八月上旬,桂北地区柑橘受淹
7月以来,广西已经发生数次强降雨,多地山洪暴发,柑橘受灾严重。尤记得这个月初,桂北地区出现大范围暴雨,桂林沦陷,融水融安沦陷…一个个柑橘产区被大水淹没,叫人心痛!有果农表示,“上次洪灾,几千亩果园受淹,今年都没得收入了。”只希望这次“天鸽”能手下留情…
再次提醒果农朋友们,加强防范强降雨引发的各类灾害!
1、预防裂果。久旱天气,投产的果园淋水抗旱要注意,预防灌水过多造成裂果,少量多次,保持土壤湿润即可,这样也可以防止台风骤雨造成的裂果;
2、预防浮皮。晚秋至初冬,在果实膨大后期-着色期若降水量多,高温高湿容易发生浮皮,特别是水分管理差的果园,极易出现浮皮果现象。久旱天气,易裂果的品种橘树适当淋水,有利于预防浮皮;
3、施药保护。台风雨水天气,往往是病害肆虐果园的时候,雨前施杀勒夫冠菌保护树体,预防炭疽病、疫腐病等病害侵染果实,造成烂果落果等,特别溃疡病严重的品种,雨前施药很关键;
4、做好台风防御。确保果园的排灌系统通畅,旱能灌,涝可排;做好防风工作,向风的果园,提早做好支架支撑固定树体、撑果工作;
5、做好灾后补救措施。开沟排污、树体固定保护、适时松土、适度修剪疏果(早熟品种及时采收)、根外追肥恢复树势、病虫防治等工作。
玉米防止减产
玉米发生洪涝之后,应该立即采取以下三方面措施减少损失:
一是扶正植株,及时收获。对于倒伏植株,可根据生育进程及倒伏情况分类处理。若玉米已经进入完熟期发生倒伏,应立即组织收获、晾晒、收储;对处于已经进入灌浆末期或进入腊熟期的玉米,若植株倒伏而茎未折断,应立即扶正植株,待大面积成熟一起收获。具体办法可用稻草或绳子将倒伏的植株与周围未倒伏的植株绑在一起,以免果穗触地引起霉变。
二是清沟排水,清洗叶片,根外追肥。主要针对处于营养生长期的糯玉米、甜玉米、高山玉米。发生倒伏后应及时扶正倒伏玉米幼苗,并喷水清洗苗叶片,增加叶片透光,同时及时喷施勒夫玉米需配叶面肥,一般连续2次,间隔10天。
三是加强病虫害防治。当前降雨对大面积即将收获的玉米产量影响不大,但积水后形成的渍害,可能对套作的红薯、大豆等作物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应加强病虫害防治,有利于套作作物生长。
水稻:及时排水
水稻遭遇洪涝灾害后,要及时排除积水、进行扶苗洗苗,加强田间管理,追施速效肥、喷药防病治虫害,促进禾苗尽快恢复正常生长,将受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尽早排除积水。涝灾后应迅速组织人力,集中一切排水设备,进行排水抢救。先排高田,争取让水稻叶尖及早露出水面,尽量减少受淹天数,减轻损失。但在排水时应注意,在高温烈日情况下,不能一次性将水稻田水排干,必须保留适当水层,使水稻逐渐恢复生机。如果一次性排干田水,容易造成水稻枯萎,反而加重损失。在阴雨天,可以将田水一次性排干,有利于水稻恢复生长。
2.加强田间管理。一是在稻田(特别是低洼田)四周开好沟进行排水,以促进受淹水稻根系恢复生长。在阴天可一次性排干全田积水,但在高温强光天气,应逐步排除田间积水,保留适当水层,最好是在傍晚排水,有利于稻株恢复生长。如一次性排干,因稻田长期浸在水里生命力弱,茎叶柔软,遇晴天烈日容易枯萎,反而加重损失。以后采取干干湿湿的灌溉方法,既保持稻株需水又保证土壤通气。对迟播、迟熟稻田应继续露田、晒田以控制无效分孽;对已进入孕穗抽穗期的稻田则应保持浅水层以养胎保穗,对已齐穗灌浆的稻田要运用干湿交替的灌溉方法,切忌断水过早,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二是在退水时,随退水涝去漂浮物。把倒伏的稻株逐株进行扶起。清叶片上的污泥,使其尽快恢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三是对刚出水的稻田要开沟露田,结合灌浅水补追一次肥料。水稻受淹出水后,根、叶、蘖要尽快恢复生长,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元素与矿物质,加之原有稻田肥料流失较多,故追肥宜快,用量要足,以促进稻株尽快恢复生长。施肥应以增施速效肥料为主,并视生育期不同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使用不同的肥料种类和用量。在水稻抽穗20%时,为促进抽穗整齐,每亩可喷施勒夫水稻需配叶面肥,在灌浆结实期,为利于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3.综合防治病虫害。稻田受淹后,稻株缺氧,稻体醋化物增多,同时受淹期间,稻体损伤,枯叶较多,此时极易遭遇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病虫的发生为害。所以,要特别重视对以上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尽量减轻洪涝灾害引发的病虫为害,把受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抢时补种改种。因洪涝灾害绝收的田块,要抢时补种改种,确保多种多收,弥补灾害损失。对淹死的中稻和晚稻田,在积极组织秧苗的调剂下补种水稻,并抓紧做好早稻翻秋工作,尽量扩种水稻。早稻翻秋可采取栽插翻秋和直播翻秋两种办法。翻秋用种最好选用早熟或中熟偏早的品种。秧龄控制在15~18天,实行小蔸密植,浅插匀插,每亩插足25~30万基本苗。直播翻秋选择温水浸种,破胸播种,每亩保证基本苗30万。季节偏紧可改种红薯、黄豆、花生、蔬菜等,要增加种植密度、加强肥水管理。
大豆:严防根腐
现在正值大豆结荚盛期,涝害会导致倒伏、落花落荚、鼓粒不佳和大幅度减产,严重的还会造成植株死亡。专家建议:受涝大豆田要及时清沟排淤,中耕除草,加强病虫害防治,减轻灾害损失。
大豆根腐病在土壤相对潮湿,尤其在土壤积水时容易发生。对涝灾地块应及时排水,尽快降低土壤湿度,抑制大豆根腐病的发生与流行。
连雨天空气湿度大,大豆霜霉病易于发生与流行。
7月份以来,田间双斑萤叶甲发生密度较高,该害虫移动性较强,在大面积水淹的情况下,可能集中到未受灾的地块上滋生。
此外,要及时增施速效肥。田块经过水淹,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加上根系吸收能力衰弱,及时追肥对植株恢复生长和增加产量十分有利。在植株恢复生长前,应采取叶面喷肥,喷施勒夫叶面肥,以使营养有效吸收。防治后期病害。
最强台风“天鸽”来袭,4省区遭狂风暴雨,农户要做好这些应急措施!
【概要描述】
今年来最强台风天鸽登陆广东珠海
广西、广东、海南、福建4省区将遭狂风暴雨
受其台风影响
广东多地已停工停课停业
数百航班取消
列车停运、晚点
地铁部分线路停运
并且此次最强台风也对农作物造成极大影响
农民在灾后要及时做好补救措施
……
台风暴雨又至,橘树要做好防范!
“天鸽”袭来,今日至25日,广西将有一次强风暴雨天气过程。台风所到之处,如玉林、梧州、贵港、来宾、南宁和沿海三市等,都将会出现暴雨和局部地方大暴雨。由于风雨最强影响时段在夜间,防御难度大,可能会带来严重的风雨影响。
“天鸽”不仅是今年首个进入广西的台风,还让广西有史以来首次同时发布了防御台风和洪涝灾害应急响应。23日11时,广西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自治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也启动了自治区救灾预警响应,要求提前做好救灾人员、物资、装备的准备工作,提前开放应急避难场所。
据预测,台风将横扫广西大部,影响范围广,持续约18个小时;主要影响时段在夜间,防御难度大,极易发生内涝、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可能给受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八月上旬,桂北地区柑橘受淹
7月以来,广西已经发生数次强降雨,多地山洪暴发,柑橘受灾严重。尤记得这个月初,桂北地区出现大范围暴雨,桂林沦陷,融水融安沦陷…一个个柑橘产区被大水淹没,叫人心痛!有果农表示,“上次洪灾,几千亩果园受淹,今年都没得收入了。”只希望这次“天鸽”能手下留情…
再次提醒果农朋友们,加强防范强降雨引发的各类灾害!
1、预防裂果。久旱天气,投产的果园淋水抗旱要注意,预防灌水过多造成裂果,少量多次,保持土壤湿润即可,这样也可以防止台风骤雨造成的裂果;
2、预防浮皮。晚秋至初冬,在果实膨大后期-着色期若降水量多,高温高湿容易发生浮皮,特别是水分管理差的果园,极易出现浮皮果现象。久旱天气,易裂果的品种橘树适当淋水,有利于预防浮皮;
3、施药保护。台风雨水天气,往往是病害肆虐果园的时候,雨前施杀勒夫冠菌保护树体,预防炭疽病、疫腐病等病害侵染果实,造成烂果落果等,特别溃疡病严重的品种,雨前施药很关键;
4、做好台风防御。确保果园的排灌系统通畅,旱能灌,涝可排;做好防风工作,向风的果园,提早做好支架支撑固定树体、撑果工作;
5、做好灾后补救措施。开沟排污、树体固定保护、适时松土、适度修剪疏果(早熟品种及时采收)、根外追肥恢复树势、病虫防治等工作。
玉米防止减产
玉米发生洪涝之后,应该立即采取以下三方面措施减少损失:
一是扶正植株,及时收获。对于倒伏植株,可根据生育进程及倒伏情况分类处理。若玉米已经进入完熟期发生倒伏,应立即组织收获、晾晒、收储;对处于已经进入灌浆末期或进入腊熟期的玉米,若植株倒伏而茎未折断,应立即扶正植株,待大面积成熟一起收获。具体办法可用稻草或绳子将倒伏的植株与周围未倒伏的植株绑在一起,以免果穗触地引起霉变。
二是清沟排水,清洗叶片,根外追肥。主要针对处于营养生长期的糯玉米、甜玉米、高山玉米。发生倒伏后应及时扶正倒伏玉米幼苗,并喷水清洗苗叶片,增加叶片透光,同时及时喷施勒夫玉米需配叶面肥,一般连续2次,间隔10天。
三是加强病虫害防治。当前降雨对大面积即将收获的玉米产量影响不大,但积水后形成的渍害,可能对套作的红薯、大豆等作物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应加强病虫害防治,有利于套作作物生长。
水稻:及时排水
水稻遭遇洪涝灾害后,要及时排除积水、进行扶苗洗苗,加强田间管理,追施速效肥、喷药防病治虫害,促进禾苗尽快恢复正常生长,将受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尽早排除积水。涝灾后应迅速组织人力,集中一切排水设备,进行排水抢救。先排高田,争取让水稻叶尖及早露出水面,尽量减少受淹天数,减轻损失。但在排水时应注意,在高温烈日情况下,不能一次性将水稻田水排干,必须保留适当水层,使水稻逐渐恢复生机。如果一次性排干田水,容易造成水稻枯萎,反而加重损失。在阴雨天,可以将田水一次性排干,有利于水稻恢复生长。
2.加强田间管理。一是在稻田(特别是低洼田)四周开好沟进行排水,以促进受淹水稻根系恢复生长。在阴天可一次性排干全田积水,但在高温强光天气,应逐步排除田间积水,保留适当水层,最好是在傍晚排水,有利于稻株恢复生长。如一次性排干,因稻田长期浸在水里生命力弱,茎叶柔软,遇晴天烈日容易枯萎,反而加重损失。以后采取干干湿湿的灌溉方法,既保持稻株需水又保证土壤通气。对迟播、迟熟稻田应继续露田、晒田以控制无效分孽;对已进入孕穗抽穗期的稻田则应保持浅水层以养胎保穗,对已齐穗灌浆的稻田要运用干湿交替的灌溉方法,切忌断水过早,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二是在退水时,随退水涝去漂浮物。把倒伏的稻株逐株进行扶起。清叶片上的污泥,使其尽快恢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三是对刚出水的稻田要开沟露田,结合灌浅水补追一次肥料。水稻受淹出水后,根、叶、蘖要尽快恢复生长,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元素与矿物质,加之原有稻田肥料流失较多,故追肥宜快,用量要足,以促进稻株尽快恢复生长。施肥应以增施速效肥料为主,并视生育期不同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使用不同的肥料种类和用量。在水稻抽穗20%时,为促进抽穗整齐,每亩可喷施勒夫水稻需配叶面肥,在灌浆结实期,为利于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3.综合防治病虫害。稻田受淹后,稻株缺氧,稻体醋化物增多,同时受淹期间,稻体损伤,枯叶较多,此时极易遭遇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病虫的发生为害。所以,要特别重视对以上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尽量减轻洪涝灾害引发的病虫为害,把受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抢时补种改种。因洪涝灾害绝收的田块,要抢时补种改种,确保多种多收,弥补灾害损失。对淹死的中稻和晚稻田,在积极组织秧苗的调剂下补种水稻,并抓紧做好早稻翻秋工作,尽量扩种水稻。早稻翻秋可采取栽插翻秋和直播翻秋两种办法。翻秋用种最好选用早熟或中熟偏早的品种。秧龄控制在15~18天,实行小蔸密植,浅插匀插,每亩插足25~30万基本苗。直播翻秋选择温水浸种,破胸播种,每亩保证基本苗30万。季节偏紧可改种红薯、黄豆、花生、蔬菜等,要增加种植密度、加强肥水管理。
大豆:严防根腐
现在正值大豆结荚盛期,涝害会导致倒伏、落花落荚、鼓粒不佳和大幅度减产,严重的还会造成植株死亡。专家建议:受涝大豆田要及时清沟排淤,中耕除草,加强病虫害防治,减轻灾害损失。
大豆根腐病在土壤相对潮湿,尤其在土壤积水时容易发生。对涝灾地块应及时排水,尽快降低土壤湿度,抑制大豆根腐病的发生与流行。
连雨天空气湿度大,大豆霜霉病易于发生与流行。
7月份以来,田间双斑萤叶甲发生密度较高,该害虫移动性较强,在大面积水淹的情况下,可能集中到未受灾的地块上滋生。
此外,要及时增施速效肥。田块经过水淹,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加上根系吸收能力衰弱,及时追肥对植株恢复生长和增加产量十分有利。在植株恢复生长前,应采取叶面喷肥,喷施勒夫叶面肥,以使营养有效吸收。防治后期病害。
- 分类:公司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8-26 11:46
- 访问量:107
今年来最强台风天鸽登陆广东珠海
广西、广东、海南、福建4省区将遭狂风暴雨
受其台风影响
广东多地已停工停课停业
数百航班取消
列车停运、晚点
地铁部分线路停运
并且此次最强台风也对农作物造成极大影响
农民在灾后要及时做好补救措施
……
台风暴雨又至,橘树要做好防范!
“天鸽”袭来,今日至25日,广西将有一次强风暴雨天气过程。台风所到之处,如玉林、梧州、贵港、来宾、南宁和沿海三市等,都将会出现暴雨和局部地方大暴雨。由于风雨最强影响时段在夜间,防御难度大,可能会带来严重的风雨影响。
“天鸽”不仅是今年首个进入广西的台风,还让广西有史以来首次同时发布了防御台风和洪涝灾害应急响应。23日11时,广西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自治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也启动了自治区救灾预警响应,要求提前做好救灾人员、物资、装备的准备工作,提前开放应急避难场所。
据预测,台风将横扫广西大部,影响范围广,持续约18个小时;主要影响时段在夜间,防御难度大,极易发生内涝、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可能给受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八月上旬,桂北地区柑橘受淹
7月以来,广西已经发生数次强降雨,多地山洪暴发,柑橘受灾严重。尤记得这个月初,桂北地区出现大范围暴雨,桂林沦陷,融水融安沦陷…一个个柑橘产区被大水淹没,叫人心痛!有果农表示,“上次洪灾,几千亩果园受淹,今年都没得收入了。”只希望这次“天鸽”能手下留情…
再次提醒果农朋友们,加强防范强降雨引发的各类灾害!
1、预防裂果。久旱天气,投产的果园淋水抗旱要注意,预防灌水过多造成裂果,少量多次,保持土壤湿润即可,这样也可以防止台风骤雨造成的裂果;
2、预防浮皮。晚秋至初冬,在果实膨大后期-着色期若降水量多,高温高湿容易发生浮皮,特别是水分管理差的果园,极易出现浮皮果现象。久旱天气,易裂果的品种橘树适当淋水,有利于预防浮皮;
3、施药保护。台风雨水天气,往往是病害肆虐果园的时候,雨前施杀勒夫冠菌保护树体,预防炭疽病、疫腐病等病害侵染果实,造成烂果落果等,特别溃疡病严重的品种,雨前施药很关键;
4、做好台风防御。确保果园的排灌系统通畅,旱能灌,涝可排;做好防风工作,向风的果园,提早做好支架支撑固定树体、撑果工作;
5、做好灾后补救措施。开沟排污、树体固定保护、适时松土、适度修剪疏果(早熟品种及时采收)、根外追肥恢复树势、病虫防治等工作。
玉米防止减产
玉米发生洪涝之后,应该立即采取以下三方面措施减少损失:
一是扶正植株,及时收获。对于倒伏植株,可根据生育进程及倒伏情况分类处理。若玉米已经进入完熟期发生倒伏,应立即组织收获、晾晒、收储;对处于已经进入灌浆末期或进入腊熟期的玉米,若植株倒伏而茎未折断,应立即扶正植株,待大面积成熟一起收获。具体办法可用稻草或绳子将倒伏的植株与周围未倒伏的植株绑在一起,以免果穗触地引起霉变。
二是清沟排水,清洗叶片,根外追肥。主要针对处于营养生长期的糯玉米、甜玉米、高山玉米。发生倒伏后应及时扶正倒伏玉米幼苗,并喷水清洗苗叶片,增加叶片透光,同时及时喷施勒夫玉米需配叶面肥,一般连续2次,间隔10天。
三是加强病虫害防治。当前降雨对大面积即将收获的玉米产量影响不大,但积水后形成的渍害,可能对套作的红薯、大豆等作物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应加强病虫害防治,有利于套作作物生长。
水稻:及时排水
水稻遭遇洪涝灾害后,要及时排除积水、进行扶苗洗苗,加强田间管理,追施速效肥、喷药防病治虫害,促进禾苗尽快恢复正常生长,将受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尽早排除积水。涝灾后应迅速组织人力,集中一切排水设备,进行排水抢救。先排高田,争取让水稻叶尖及早露出水面,尽量减少受淹天数,减轻损失。但在排水时应注意,在高温烈日情况下,不能一次性将水稻田水排干,必须保留适当水层,使水稻逐渐恢复生机。如果一次性排干田水,容易造成水稻枯萎,反而加重损失。在阴雨天,可以将田水一次性排干,有利于水稻恢复生长。
2.加强田间管理。一是在稻田(特别是低洼田)四周开好沟进行排水,以促进受淹水稻根系恢复生长。在阴天可一次性排干全田积水,但在高温强光天气,应逐步排除田间积水,保留适当水层,最好是在傍晚排水,有利于稻株恢复生长。如一次性排干,因稻田长期浸在水里生命力弱,茎叶柔软,遇晴天烈日容易枯萎,反而加重损失。以后采取干干湿湿的灌溉方法,既保持稻株需水又保证土壤通气。对迟播、迟熟稻田应继续露田、晒田以控制无效分孽;对已进入孕穗抽穗期的稻田则应保持浅水层以养胎保穗,对已齐穗灌浆的稻田要运用干湿交替的灌溉方法,切忌断水过早,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二是在退水时,随退水涝去漂浮物。把倒伏的稻株逐株进行扶起。清叶片上的污泥,使其尽快恢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三是对刚出水的稻田要开沟露田,结合灌浅水补追一次肥料。水稻受淹出水后,根、叶、蘖要尽快恢复生长,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元素与矿物质,加之原有稻田肥料流失较多,故追肥宜快,用量要足,以促进稻株尽快恢复生长。施肥应以增施速效肥料为主,并视生育期不同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使用不同的肥料种类和用量。在水稻抽穗20%时,为促进抽穗整齐,每亩可喷施勒夫水稻需配叶面肥,在灌浆结实期,为利于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3.综合防治病虫害。稻田受淹后,稻株缺氧,稻体醋化物增多,同时受淹期间,稻体损伤,枯叶较多,此时极易遭遇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病虫的发生为害。所以,要特别重视对以上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尽量减轻洪涝灾害引发的病虫为害,把受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抢时补种改种。因洪涝灾害绝收的田块,要抢时补种改种,确保多种多收,弥补灾害损失。对淹死的中稻和晚稻田,在积极组织秧苗的调剂下补种水稻,并抓紧做好早稻翻秋工作,尽量扩种水稻。早稻翻秋可采取栽插翻秋和直播翻秋两种办法。翻秋用种最好选用早熟或中熟偏早的品种。秧龄控制在15~18天,实行小蔸密植,浅插匀插,每亩插足25~30万基本苗。直播翻秋选择温水浸种,破胸播种,每亩保证基本苗30万。季节偏紧可改种红薯、黄豆、花生、蔬菜等,要增加种植密度、加强肥水管理。
大豆:严防根腐
现在正值大豆结荚盛期,涝害会导致倒伏、落花落荚、鼓粒不佳和大幅度减产,严重的还会造成植株死亡。专家建议:受涝大豆田要及时清沟排淤,中耕除草,加强病虫害防治,减轻灾害损失。
大豆根腐病在土壤相对潮湿,尤其在土壤积水时容易发生。对涝灾地块应及时排水,尽快降低土壤湿度,抑制大豆根腐病的发生与流行。
连雨天空气湿度大,大豆霜霉病易于发生与流行。
7月份以来,田间双斑萤叶甲发生密度较高,该害虫移动性较强,在大面积水淹的情况下,可能集中到未受灾的地块上滋生。
此外,要及时增施速效肥。田块经过水淹,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加上根系吸收能力衰弱,及时追肥对植株恢复生长和增加产量十分有利。在植株恢复生长前,应采取叶面喷肥,喷施勒夫叶面肥,以使营养有效吸收。防治后期病害。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版权所有:郑州阿普勒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16019402号-1 营业执照 网站地图 本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