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勒夫新闻 —
NEWS
新闻详情
勒夫公司提醒您:地震相关知识,自救互救小常识!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8-09 11:54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遇地震,莫惊慌,
保镇静,少伤亡。
先颠簸,是近震,
只摇晃,震必远。
是远震,不用管,
若近震,莫等闲。
住楼房,别慌张,
到小间,暂躲藏。
厨与厕,牢又坚,
跨度小,较安全!
地震是大自然运动,我们无法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在地震发生的时候采取恰当的措施,减少伤亡。所以我们在平时掌握一些防范地震的小知识很有必要。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防范地震小知识吧!
一、防范地震小知识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逐渐积累了巨大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地震烈度是距震中不同距离上地面及建筑物、构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是两个概念,如唐山7.8级地震,唐山市的地震烈度是11度,天津中心市区的烈度是8度,石家庄的烈度是5度。
3度,少数人有感。
4—5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破坏。
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11—12度,毁灭性破坏。
二、.发生有感地震应急行动
1、有感地震是指发生的地震级别较低,有明显震感,没有造成破坏和重大破坏的地震。
2、发生有感地震后,室内人员在震发瞬间不知道地震强弱的情况下,应迅速按预先选定的较安全的室内避震点分头躲避。
3、震后快速撤到室外,注意收听、收看电视台、电台播发的有关新闻,做好防震准备。
4、了解震情趋势,不听信、传播谣言,确保社会稳定。
三、发生破坏性地震应急行动
破坏性地震是指发生地震级别较大,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或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地震。
1、住平房的居民遇到级别较大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跑到屋外躲避,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2、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
3、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4、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包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边等地方躲避。
5、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6、正在海边游玩时,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
7、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
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四、地震如何自救和互救
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救了自己的同时才可以去帮助他人,这里就教教大家具体的如何自救与互救!
1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自救原则包括:
1、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2、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3、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4、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5、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6、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7、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有人时,再呼救。
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找寻被压埋的人。
为了大家的自身安全,多点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处理一些应急情况的发生。
文章来自郑州阿普勒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http://www.usaleaf.com/
勒夫公司提醒您:地震相关知识,自救互救小常识!
【概要描述】
遇地震,莫惊慌,
保镇静,少伤亡。
先颠簸,是近震,
只摇晃,震必远。
是远震,不用管,
若近震,莫等闲。
住楼房,别慌张,
到小间,暂躲藏。
厨与厕,牢又坚,
跨度小,较安全!
地震是大自然运动,我们无法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在地震发生的时候采取恰当的措施,减少伤亡。所以我们在平时掌握一些防范地震的小知识很有必要。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防范地震小知识吧!
一、防范地震小知识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逐渐积累了巨大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地震烈度是距震中不同距离上地面及建筑物、构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是两个概念,如唐山7.8级地震,唐山市的地震烈度是11度,天津中心市区的烈度是8度,石家庄的烈度是5度。
3度,少数人有感。
4—5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破坏。
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11—12度,毁灭性破坏。
二、.发生有感地震应急行动
1、有感地震是指发生的地震级别较低,有明显震感,没有造成破坏和重大破坏的地震。
2、发生有感地震后,室内人员在震发瞬间不知道地震强弱的情况下,应迅速按预先选定的较安全的室内避震点分头躲避。
3、震后快速撤到室外,注意收听、收看电视台、电台播发的有关新闻,做好防震准备。
4、了解震情趋势,不听信、传播谣言,确保社会稳定。
三、发生破坏性地震应急行动
破坏性地震是指发生地震级别较大,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或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地震。
1、住平房的居民遇到级别较大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跑到屋外躲避,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2、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
3、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4、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包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边等地方躲避。
5、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6、正在海边游玩时,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
7、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
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四、地震如何自救和互救
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救了自己的同时才可以去帮助他人,这里就教教大家具体的如何自救与互救!
1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自救原则包括:
1、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2、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3、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4、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5、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6、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7、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有人时,再呼救。
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找寻被压埋的人。
为了大家的自身安全,多点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处理一些应急情况的发生。
文章来自郑州阿普勒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http://www.usaleaf.com/
- 分类:公司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8-09 11:54
- 访问量:686
遇地震,莫惊慌,
保镇静,少伤亡。
先颠簸,是近震,
只摇晃,震必远。
是远震,不用管,
若近震,莫等闲。
住楼房,别慌张,
到小间,暂躲藏。
厨与厕,牢又坚,
跨度小,较安全!
地震是大自然运动,我们无法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在地震发生的时候采取恰当的措施,减少伤亡。所以我们在平时掌握一些防范地震的小知识很有必要。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防范地震小知识吧!
一、防范地震小知识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逐渐积累了巨大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地震烈度是距震中不同距离上地面及建筑物、构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是两个概念,如唐山7.8级地震,唐山市的地震烈度是11度,天津中心市区的烈度是8度,石家庄的烈度是5度。
3度,少数人有感。
4—5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破坏。
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11—12度,毁灭性破坏。
二、.发生有感地震应急行动
1、有感地震是指发生的地震级别较低,有明显震感,没有造成破坏和重大破坏的地震。
2、发生有感地震后,室内人员在震发瞬间不知道地震强弱的情况下,应迅速按预先选定的较安全的室内避震点分头躲避。
3、震后快速撤到室外,注意收听、收看电视台、电台播发的有关新闻,做好防震准备。
4、了解震情趋势,不听信、传播谣言,确保社会稳定。
三、发生破坏性地震应急行动
破坏性地震是指发生地震级别较大,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或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地震。
1、住平房的居民遇到级别较大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跑到屋外躲避,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2、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
3、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4、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包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边等地方躲避。
5、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6、正在海边游玩时,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
7、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
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四、地震如何自救和互救
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救了自己的同时才可以去帮助他人,这里就教教大家具体的如何自救与互救!
1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自救原则包括:
1、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2、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3、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4、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5、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6、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7、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有人时,再呼救。
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找寻被压埋的人。
为了大家的自身安全,多点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处理一些应急情况的发生。
文章来自郑州阿普勒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http://www.usaleaf.com/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版权所有:郑州阿普勒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16019402号-1 营业执照 网站地图 本网站支持IPV6